logo头像

窈窕君子 谁懂我心

第一章 第一回 一个美人引发的朝代更迭——犬戎灭西周

我爱听故事,也爱讲故事。一直以来啊,我觉得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那些真实的故事,要比许多想象出的故事更加波折离奇,更加高潮迭起。说到历史故事,就不得不提一个时代:春秋时代。朋友们可能都很熟悉一句话:春秋无义战。这“春秋无义战”出自孟子,想说的是啊,春秋的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,此时的许多社会现象是不合乎“礼义”的,按照孔老夫子的意思,这也叫“礼崩乐坏”。社会上有点实力的诸侯称王称霸,威慑一方。诸侯之间纷争不断,尔虞我诈,根本不把天子权威放在眼里。这样的时代背景使许多人产生了迷茫,今天你打我,明天我打你这种连年不断的征战究竟是为了什么?兵不厌诈胜者为王的生存法则到底是对还是不对?也正是这种迷茫,催生了百家争鸣的绚丽思想,使得我们再回顾春秋那个时代的时候,不止看到血腥的刀光剑影,还有无数的哲思如群星般在黑夜里绽放光芒。
从今天开始啊,我将要与朋友们讲述春秋时代的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,然而历史迷雾重重,很难有人能完全说的清楚。有一句话叫:“你相信什么,它就是什么”。对我讲的啊,如果朋友们认同,劳烦各位给捧捧场,如果不认同呢,那您姑且就当做一听,切莫认真。

第一回 一个美人引发的朝代更迭——犬戎灭西周

讲春秋的故事,当然要从这个时代的起点说起。现在公认以西周的灭亡,东周的建立作为春秋战国时代的起始。“春秋”一名源自于孔子整理的《春秋》一书,其中记录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区间大致是前722年至前481年,这基本也是春秋时代所处的历史时段。

本篇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美女,且是民间某些版本的四大美女之一,民间还有“狠妲己,笑褒姒,病西施,醉贵妃”这类的俗语。有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到了:春秋伊始,四大美女,这不褒姒么!不错,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她,褒姒。

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,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。

周幽王是周朝的第十一位君主,要说这位爷运气还真不怎么好,其继位后,周室王城所处的关中一代发生了许多自然灾害,地震啦,旱灾啦等等,搞得民众饥寒交迫痛不欲生。按照历史常有的剧本,亡国之君除了要遇上些自然灾害外,本身的“努力”也是必不可少的。幽王是昏庸无道,残暴好色,重用佞臣虢石父鱼肉百姓,搞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。您说,这国内都已经这样了,咱这位幽王还不闲着,对外又攻打西戎搞的大败。面对国家的这种情形,大臣褒珦实在是看不下去了,指出了幽王的这些错误,进行劝谏。这一下可了不得了,幽王大怒,直接把褒珦就给关了起来。我估计啊,这是幽王刚打了败仗,正在火气了,全撒褒珦头上了。

褒珦这牢一坐就是三年,褒族人千方百计的活动进行营救。期间寻得一绝世美女,褒族人教她跳舞歌唱,并重新起名为褒姒之后献给幽王。幽王的好色那时众所周知,这也算是投其所好。果然,幽王非常高兴,释放了褒珦。

话说这幽王得了褒姒后,惊为天人,立马立其为妃,后来又废了当时的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,改褒姒为后,并立其子伯服为太子。可见这幽王对褒姒真的是十分宠爱。但这美女褒姒说也奇怪,其虽生的艳如桃李,但就是不笑,每天就是冷着一张脸。您说这幽王心里能好受么,为了博得褒姒一笑,幽王是想尽了法子,始终无法成功。这一个人的能力有限,大家一起想办法总行了吧?幽王大笔一挥,悬赏求计:谁能引每人一笑,赏金千两。都说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,咱们之前提到的这个佞臣虢石父就又“不负众望”的出场了,他可谓是给幽王出了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妙计:烽火戏诸侯。

烽火台是古代抵御外敌的重要军事设施,从国都到边镇要塞,都会设遍烽火台。这些烽火台每隔几里就是一座,一旦有外敌入侵,首个烽火台狼烟一起,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,临近的烽火台看到都会相继点火,诸侯见了烽火,就会引兵前来勤王。这也算是古代的一种遥控调兵方式。这虢石父出的是个什么主意呢,让幽王带着褒姒,登上骊山的烽火台,命令军兵点燃烽火。这一时间狼烟四起,烽火冲天,骊山烽火台成了绝佳的骊山观景台,看着远处的烽火台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引燃,这场景着实壮观。各路诸侯看到烽火警报,以为是外敌入侵,果然日夜不停的率领兵马救驾。当这些诸侯们拖着疲惫的身体,人仰马翻的赶到骊山脚下时,却一个敌人的影子都没有发现,只看见幽王和美人在高台上饮酒作乐,舞乐升平,简直是惊呆了。千金博笑这回是真的成功了,褒姒看到这样的儿戏场景,不禁嫣然一笑,幽王大喜,不仅重赏了虢石父,也将烽火戏诸侯的把戏作为了和美人玩乐的常规节目。

我想这幽王一定没有听过《狼来了》的故事,要知道喜欢耍人的人最后终将是要被人耍,儿戏正事的人也终将被正事儿戏。幽王对导演这烽火戏诸侯的戏是越来越有激情,但是演员们却越来越不愿意配合了。果不其然,在幽王废申后和太子宜臼之后不久,申侯联合夷族犬戎之兵,在前771年进攻镐京。幽王得到消息后,大惊失措,赶紧命人点燃烽火号召诸侯,然而结果也在意料之中,受够了愚弄的诸侯这次一个也没有前来。犬戎抓住此次大好机会,攻入王城,尽情劫掠,乱兵之中幽王和太子伯服也被砍死,到此,西周算是灭亡了。

我今天的故事讲完了,我相信现在大部分朋友对西周的灭亡都会归咎与幽王这个昏君,褒姒这个妖孽。“烽火戏诸侯”这故事引人入胜,流传深广。主要是《东周列国志》本身以小说的笔法对此事件的渲染和史记里的这么一笔:“褒姒不好笑,幽王欲其笑万方,故不笑。幽王为烽燧大鼓,有寇至则举烽火。诸侯悉至,至而无寇,褒姒乃大笑。幽王说之,为数举烽火。其后不信,诸侯益亦不至。”然而此段记载在后来的历史研究中是有些争议的,根据许多出土的战国竹简的记录,西周的灭亡的原因更多是自然灾害加上幽王无节制的用兵。最终导致周王大败的一战也不是外敌入侵,而是幽王主动进攻申国,申国联合戎族反抗击败幽王。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在真正的历史上可能并没有发生过,褒姒这个人可能都不曾存在过。

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理解“烽火戏诸侯”这个故事呢?我想,对于男权社会的封建王朝来说,朝代的更迭本是历史规律,朝代的新生与灭亡或许都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为曾经奉为正朔王朝的落幕找一个合适的理由,为曾经的真龙天子跌下神坛找一个替罪的羔羊,以便新生王朝的受命于天合理合法。红颜祸水的故事从来不缺,褒姒之前有妲己,之后还有西施、杨玉环等等。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,一个毫无政治行为和政治野心的女子,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倾覆一国么?各位可以自行斟酌。

《史记·周本纪》还有一段记录:昔自夏后氏之衰也,有二神龙止於夏帝庭而言曰:“余,襃之二君。”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,莫吉。卜请其漦而藏之,乃吉。於是布币而策告之,龙亡而漦在,椟而去之。夏亡,传此器殷。殷亡,又传此器周。比三代,莫敢发之,至厉王之末,发而观之。漦流于庭,不可除。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。漦化为玄鼋,以入王後宫。後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,既笄而孕,无夫而生子,惧而弃之。

这段意思是说,夏朝末年,有两条龙出现在王庭,夏帝卜卦显示杀掉它们,赶走它们,或者留下它们都不吉利,只有把其口水收藏起来才吉利。于是发布告给这两条龙,让它们留下了口水放入罐子后离去。这口罐子一直存储了三个朝代,到周厉王时,其被打开,里面的真龙口水便突然变成了玄鼋(我们说的蜥蜴)跑进后宫,之后一后宫侍女便无夫得孕,生下一女婴,这女婴就是后来的褒姒。看来,为了让灭国美女们“名副其实”,有时还需要将其妖魔化。

好了,今天我们就聊到此,有道是:

万马千军莫敢停,狼烟起处笑声盈。
千秋史笔真如铁,尽累无辜女子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