渴望生活
(一)
他把脸仰向太阳,把左轮手枪抵住身侧。我常常想,此刻的他有没有犹豫,或许有,或许没有,他扳动了枪机。
(二)
1853年3月,文森特·梵高生于津德尔特。世界对这个刚出生的孩子看来是陌生的,好奇的,然而,也是痛苦的,孤独的。
文森特的一生或许本应该是安稳平淡的。在家庭的背景下,他很顺利地进入了古皮尔艺术公司当职员。这可能为他后来狂热的爱上绘画埋下了伏笔。在1873年时,文森特迁往伦敦分店,并在那里爱上了他住所房东的女儿厄休拉。爱情,有时是甜蜜的,有时也是痛苦的。有的人可以经受痛苦,等来幸福;有的人却可能把这蜜饯,酿成苦果。女孩,是难以琢磨的,她可以用友情的借口表达爱情,也可以,用爱情的方式建立友情。是的,我承认,我很难分清,文森特也同样,他狂热的爱着厄休拉并且狂热的认为厄休拉也在爱着他。想爱不可怕,可怕的是想被爱。当文森特的表白遭到拒绝后,他没有死心,依然固执的认为厄休拉是爱着他的。执着是好事么?我觉得有时候不是,因为有一样东西,可以打败所有执着的人,那就是现实,冷酷无情的现实。厄休拉很快就订了婚,当友谊也无法挽留时,文森特选择的只能是离开。
我不知道文森特一段时间内为什么热衷于宗教,是为了糊口,为了生活?还是为了忘却,为了解脱?我想都有吧,毕竟那时的文森特还很年轻,或许可以按世人的说法他还很清醒,他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,他需要钱。不幸的是,传教并没有使他脱离痛苦,反而使他看到世间更多的苦难与不公,这使他更加痛苦。幸运的是,他在痛苦中悟出了艺术的真谛,他将解救成千上万人,使他们脱离痛苦,为此,他也将永垂不朽!
痛苦是艺术的源泉,大多人不了解痛苦,所以,大多人不了解文森特的画。他的作品表现出的是最真实的美,最狂野的美。他得到的却是最粗暴的误解,最恶毒的诅咒。是生活在压迫他,生活是害羞的,她不愿文森特暴露了她最深邃的美。于是他将饥饿,屈辱,疾病通通压在文森特的肩上。然而这些更大的痛苦都被文森特调和成更大的美,倾注于色彩,变幻成线条。
有人说,因为痛苦,文森特拼命的作画,因为作画,文森特更加痛苦,如此恶性循环,他的疯狂,是必然的。我也如此觉得,所以,文森特最后的选择,是伟大的,令我崇敬,甚至膜拜。人们面对生活的痛苦时,通常有两种选择,或是适应,或是改变。文森特没有适应,因为他也是肉体的,不是铁打的;文森特也不愿改变,因为他不只是肉体的,他还有灵魂。所以,文森特选择了抗争。他可以几天饿着肚子为省钱买水彩和纸张,虽然,他的杰作最后都被权威认定为废物。
(三)
如果说对艺术的追求可以麻醉似的缓解文森特的痛苦。那么,对感情的追求却像一盆冷水那样时刻让他保持清醒。当生活的压力使文森特快喘不过气的时候,表妹凯的理解让他重新得到了勇气。他仿佛在云雾缭绕的朦胧烟尘后,看到了生活那隐约的笑容。他依然追求他的艺术,因为每当他坐在蓝天草地间作画时,他表妹凯总是安静的坐在他的身后,欣赏着他作画时的表情。文森特总是幻想着能永远和凯生活在一起,永远的坐在凯的身边作画,他会让大家接受他的艺术,他会给凯一个幸福的生活。这不是幻想,是痴想,生活那隐约的笑,注定只是渴望,不可及。被厄休拉拒绝后,文森特可以离开那个城市,永远不再勾起他痛苦的回忆。而凯拒绝他后,他却不能抛弃他的家族,这将成为他永远的痛。凯对他的表白的答复很简单:“不,永远不!”一句“不,永远不!”将文森特彻彻底底的打败,生活仿佛在告诉他:你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,无论是在艺术上,还是爱情上。
感情的受挫,使文森特更投身于艺术的创作。在生活的苦水中跋涉,使他身体一天比一天瘦弱。因为与表妹之间的纠葛,文森特不得不离开了家,到海牙和表姐夫莫夫学画。文森特的弟弟泰奥每月会寄一部分钱给文森特,而这些钱大部分都用在了水彩和纸笔上。文森特依旧每天挨饿,依旧百病缠身。然而,正是在他最失意的时候,他得到了他一生中惟一一个给了他幸福的女人——他的妻子:西恩。虽然这份幸福也很短暂。毕竟绚丽的,总是短暂的。
(四)
西恩是一个生活浪荡的女人,她是那种在生活的压迫下选择顺从的人。她和文森特在酒吧中相识,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无需曾相识。西恩的堕落没有使文森特厌恶,反而得到了文森特的同情。是啊,文森特的艺术中那痛苦的美,正是西恩眼神中所表达的。很快,文森特就爱上了这个女人。在泰奥的帮助下,文森特和西恩成为了夫妻,文森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,前途一片大好。文森特想,他的画在进步,总有一天他会被人们接受,他会挣到钱,他不会再让西恩过以前的生活,他会给西恩幸福。现实好像也正是这么回事,西恩也在改变,变得不再粗鲁,变得更像一个贤妻。生活总是爱捉弄人,她总是先给你希望,再让你失望。可是如果你在失望中找不到希望,那最终就只能绝望。文森特不曾想到的是,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西恩,可西恩却在生活转好的时候放弃了他。西恩逐渐无法忍受文森特将大部分钱花在绘画上,她变得焦躁不安,加上来自家庭的压力,西恩又开始骂人,开始抽烟,开始街头买醉。文森特眼看着西恩正在回到她从前的那个世界,那个没有文森特的世界,却束手无策。人往往就是这样,可以共患难,却不可同富贵。在西恩和绘画之间,文森特还是选择了绘画,此时的绘画对文森特来说,已不再是工具宣泄痛苦,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,一种活下去的动力。
(五)
巴黎是个美妙的地方,也应该是文森特这辈子所在最幸福的地方,不是因为巴黎是巴黎,而是因为巴黎有泰奥。文森特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是他有泰奥这个弟弟,这个,知己。泰奥日久天长无怨无悔的供养着文森特的生活,并且支持着他的创作。理解他,鼓励他,也相信他。在巴黎的日子里,文森特总是给泰奥带来很多麻烦,泰奥却从没有失去过耐心。我崇敬文森特,同样,也崇敬泰奥。文森特在未来点亮无数人的生活希望,而泰奥在当时点亮文森特的生活希望。
绘画总是给文森特带来痛苦,尤其在巴黎,那个艺术家的天堂。然而在这个天堂里除泰奥外的所有人,都在贬低文森特的画。没错,伟大的艺术只有伟大的人才能理解。最终,文森特还是决定离开了,他要到自然中去,去画狂野,画日落,画劳动人民脸颊上流下的汗珠,那些才是他艺术创作的归宿。
(六)
1888年,文森特·梵高离开了巴黎,来到了阿尔。在阿尔刚开始的一段时期,文森特斗志昂扬,有着极大的创作热情,虽然生活依旧艰苦,虽然依旧挨饿受冻,而这又算什么呢?有什么样的苦文森特没有吃过呢?文森特夜以继日的工作,而结果依旧一次次打击着文森特。“难道这世界上没有可以理解我的人了么?”文森特把希望寄托在了高更身上,那是他的朋友,一个和他一样失意的画家。然而,高更的来到,并没有减少文森特的痛苦,高更在阿尔时期,他们俩在创作上有很大的分歧,在一次争吵后,文森特终于被多年沉积的痛苦击垮,他精神失常,并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。
从那之后,文森特便患上了精神疾病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作一次,发作的时候异常痛苦,会出现幻觉,幻听,折磨的文森特痛不欲生。然而他依然在清醒的时候作画,因为他想和生活再斗争一次,为了泰奥,那个即使他得了精神病依然对他不弃不离的好兄弟。
时间可以耗尽一切,可以使滴水穿石,可以使沧海桑田。文森特也快被时间耗尽了。他疲乏,空虚,枯竭,最后,他之所以要继续画下去,仅仅是因为感到对泰奥欠下十年投资的债。可是他自己也明白,泰奥房子里已经堆满了他的画,卖十辈子也卖不完。
泰奥成了文森特唯一的支柱,弟弟要哥哥活着,哥哥为弟弟活着。我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亲情。正像梵高的作品一样,这份感情也将永垂不朽。
(七)
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可能差的只是一分一毫。就像天平平衡的两端,一粒尘埃便能打破平静,引起骚乱。文森特的精神便是这个危险的天平系统,随时可能崩塌。泰奥的孩子得了重病,而泰奥因几十年的劳累工作身体也虚弱不堪,无法再承受打击,如今又面临着被公司辞退的威胁。文森特回想起十年的生活,是自己把泰奥拖垮了。他的精神病又开始折磨他了,是的,这场游戏不用再玩了,苦难是胜者,他,文森特,失败了。
(八)
他把脸仰向太阳,把左轮手枪抵住身侧,我知道,他一定没有犹豫,扳动了机枪。
(九)
文森特自杀六个月后,泰奥病逝,愿这对兄弟在天堂中幸福安息。
(十)
实在想不出更加合适的词语来作这篇文章的标题了。于是采用了梵高传记的小说名字——渴望生活。我想,生活不单单是躯体的游移,精神的富足才是生活的本意。我也曾失落,曾失望,曾跌倒,曾摔得遍体鳞伤。可是我知道,我从来没有失去过渴望。有渴望,就有信仰,有信仰,就有了力量。梵高的充满苦难一生,曾带我走出迷茫,看到希望。就像那些怒放的向日葵,它们将医治人们心灵上的痛苦,它们将给人们带来喜悦,世世代代,永垂不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