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头像

窈窕君子 谁懂我心

第一章 第九回 一代霸主的艰辛流亡路——重耳大器晚成

上一回咱们说到“听信谗言,献公逼死太子;害人害己,骊姬不得善终。”公元前650年,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继位,是为晋惠公,夷吾本身的威望无法与申生和重耳相提并论,为了成功坐上晋国国君宝座,他私自承诺即位后将晋国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,同时也允诺将汾阳城邑封给晋国国内的掌权者里克。

晋惠公私自将河西之地割让秦国的决定被国内知道后,这一下可就炸了锅,晋惠公赤裸裸的卖国行为激怒的朝内众臣,遭到了激烈的反对。另一方面,晋惠公其人诡诈多变,心胸狭小,对于割让土地给秦一事本就没有诚意,此时刚好可以借国内舆论搪塞秦国,他派大臣转告秦穆公:

“当初我许诺把河西之地奉献给您,在您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回国继位,这十分感谢您。但是对于割让土地之事,朝内众臣都说土地是先君的土地,我在外逃亡没有什么资格可以擅自处理土地。我也没有办法,真的十分道歉。”

虽然晋惠公是说翻脸就翻脸,但夺取别国土地之事本就不太体面,这惠公和秦国之间的交易就不了了之了,秦穆公虽十分愤怒却也无可奈何。
在国外,晋惠公因出尔反尔很快失去了他国的支持。在国内,惠公更是背信弃义,他不仅没有将汾阳城邑分给里克,反而夺了里克的大权并赐死里克。晋惠公赐死里克的理由也是十分有趣,他说到:

“没有您我是不能当上国君的,这我都知道,但是无论怎么说,您也是杀害过两个君主的人,作您的君主,我实在是害怕啊!”

里克听后哈哈大笑“不废除旧君,哪轮得到您来继位?您想杀我,直说便是,我自领命,何必找这些无聊的理由!”说罢,里克就伏剑自杀。

随后,晋惠公又处死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,晋国朝堂人人自危。惠公完全失去了晋国人民的拥戴。

公元前643年,晋惠公恐国人拥附在外的哥哥重耳,派人到翟国追杀重耳。多年来的流亡生活刚刚稳定,父亲的追捕才结束不久,弟弟的追杀又来。此时重耳的悲郁之情可想而知。重耳与身边等人商量:

“翟国目前是不能再呆了,我听说齐桓公志在四方,尊重贤士,当下管仲,隰朋等齐国栋梁都已去世,他们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,我打算去齐国栖身。”

赵衰等人都十分赞成重耳这一想法,认为去一大国既可以保身,又可适时的借助大国的力量图谋回晋争位之事,是非常明智的决定。

重耳在翟国这些年,已经娶了妻子,临行前,重耳嘱咐妻子:

“我这一去前途未卜,若二十五年我仍未归,你就改嫁吧!”

“等到二十五年,怕是我的坟头都长满野草了!”

在与妻子的依依惜别中,五十四岁的重耳再次踏上了流亡之路。

前644年,重耳一行人路过卫国,卫文公认为重耳乃一落魄公子,对其十分不屑,不仅不给他们提供帮助,还驱逐他们离开卫国。在路过五鹿(今河南濮阳东南)时,重耳一行人实在饥饿难耐,就向附近的农夫讨要吃食,此农夫应该也是不怎么喜欢落魄公子的,或是对“肉食者”阶级之人存在着抵触心理,对于重耳一行人的求助,农夫只是将一捧土给了他们。重耳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,就要发怒。赵衰忙安慰重耳说:“土者,有土也,君其拜受。”意思是这一捧土是土地的象征,这是人民向您表示屈服的意思,您应该高兴的接受它。人在落魄的时候,是要有一些阿Q精神的,学会原谅他人,也学会原谅自己,才有可能走的更远。重耳觉得赵衰之言有理,不仅没有发作,反倒对农夫深深拜谢,携带着泥土离去。

人是铁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。“泥土”可以作为精神上的珍馐,但它却不能填饱肚子。多日未进食的重耳尚未走出卫国,就饿得晕了过去。为了让重耳活命,他身边的一个追随者介子推独自去山中寻找食物,采摘了一些野菜与野果,同时他将自己大腿上的肉也割下来了一大块,和采摘之物一同煮成肉汤给重耳补充体力。当重耳吃了“肉汤”逐渐清醒后,问及哪里找到的肉食,周围人都告诉他那是介子推身上的肉。重耳听后大受感动,发誓日后一旦做了君主,一定报答介子推的大恩大义。关于介子推其人,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,我们先按下不表。

离开卫国后,重耳来到了当时中原第一强国齐国,齐桓公对他非常礼遇,甚至将同族的一个少女齐姜许配给重耳。在齐国重耳算是又过上了安逸稳定的生活。然而好景不长,前643年,齐桓公去世,齐国国内乱成一团,此时的重耳贪恋当下安逸的状态,无心再过流亡生活。赵衰,狐偃等有识之士看出齐国日后的衰败之势,认为齐国不仅无法帮助重耳实现鸿鹄之志,在这里住的时间长了也会消磨意志,失去信念,便开始策划离开齐国的事项。重耳身旁这群追随者的议论逐渐传到重耳妻子齐姜耳中,这齐姜也是一个颇有见识的女人,她劝告重耳应该离开齐国,以人生事业为重,大丈夫不可贪恋儿女情长。重耳严肃的回答齐姜“人生安乐,孰知其他!必死於此,不能去。”意思是“人生本来就是为了追求安乐的,我其他什么都不管,我哪里也不去,就死在齐国。”听了重耳的话,齐姜更加义正言辞到“你乃是一国的公子,您的那些随从把你当成他们的生命,你不想着回国报答臣子,反而贪恋女色,我都为你感到羞耻啊,事情能否做成尚且二说,但如果现在就放弃追求,又何谈成功呢?”听了此话,重耳无言以对,也不表态。

面对重耳消极的态度,齐姜认为到了决断的时候了,她和赵衰等人设计在宴会上灌醉了重耳,之后不经重耳同意,迅速将他抬上车,驱车离开齐国。当重耳在马车上昏昏沉沉的醒来时,已经走了很远的路。重耳奇怪,忙问身边之人发生了什么。狐偃告诉他说:“夫人大义,为了让您不改初衷,和我们设计灌醉您,带您离开。”重耳泪流满面大声疾呼,双手颤抖的拿起戈来要杀狐偃,狐偃毫不躲避,正色道“您动手吧,如果杀了我可以成就您,我宁愿去死!”重耳举起的戈没有落下,他沉默了良久,擦干眼泪说“如果今后不能成功,我定吃你的肉。”听到重耳这么说,狐偃笑了,他知道那个雄心勃勃,意气风发的晋公子重耳又回来了。

我每每回想起重耳离齐事件的经过,都感触良多。在整个事件中,最关键的人物不是计划离齐的重耳追随者们,更不是已经有些乐不思楚重耳,而是他的妻子齐姜。选择从齐国离开,重耳纵然是失去了稳定安逸的生活,但却换来了未来无限的可能。而齐姜的选择,成就了日后的春秋霸主重耳,成就了众多重耳追随者,也为后来人成就了那段精彩纷呈的春秋历史。唯一苦了的只有自己。一弱女子,有如此之见地,能如此之决绝,她理应是那段历史的主角,我为中国历史有她而深感骄傲。

重耳离开了齐国,下一站就到了曹国。重耳在曹国的经历可谓是骇人听闻。曹国的国君曹共公有一些与普通人不太一样的癖好,当时盛传晋公子重耳骈胁重瞳,骈胁是指肋骨连在一起,重瞳是指有两个瞳孔。这些在我们现在看来可能都属于生理缺陷,但在古时候,这种特殊的生理特征常被誉为“君王之相”。曹共公就对这些传言非常感兴趣。重耳来到曹国后,曹共公热情迎接,一开始令重耳一行人非常感动,但是后来就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,这曹共公眼睛一直不离重耳,并且时常动手动脚对重耳十分不尊重。一次,重耳正在沐浴,突然感觉身后有人窥探,心中一惊,猛一回头发现是曹共公在帘子后正蹑手蹑脚的观察自己,吓得重耳出了一身冷汗。经过这一事件,重耳再不敢留在曹国,赶紧吩咐随从们收拾行李离开。

曹国之南,就是宋国。重耳来到宋国后,正值宋国在与楚国的战争中战败。宋襄公见到重耳,非常重视,按照国礼的规格接待了重耳。无论是宋襄公还是宋国朝臣都对重耳十分尊重,然而宋国初败,且国力有限,不足以帮助重耳回国掌权,重耳一行人只得继续南行,计划到南方的大国楚国寻求帮助。

离开宋国后,重耳一行人路经郑国。郑文公对他们十分冷淡,郑国大夫叔瞻劝告郑文公:“重耳贤明,他的随从都是国之大才,我们要好好接待他们才是。”郑文公十分不屑“各诸侯国逃亡的公子多了去了,我们可没有功夫去伺候他们!”叔瞻此人的眼光还是非常毒辣的,他听郑文公如此回答,便说“咱们若不以礼相待,那不如直接杀了他们,免得日后他们发达了成为我们的祸患。”郑文公觉得叔瞻小题大做,并没有理会这个建议。

重耳达到楚国后。楚成王十分尊敬重耳,用对待诸侯的礼仪来接见重耳。

在欢迎宴席上,楚成王问重耳“如果您将来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拿什么来感谢我啊。”

“奇珍异兽,珠宝金帛这些君王您都绰绰有余,我不知还能用什么报答您啊!”
“不行,你今天必须给我一个承诺,用什么来报答我?”

面对楚成王咄咄逼人的问话,重耳不卑不亢,答道“如果真到了不得已不与您交战之时,我会为您退避三舍作为今日的报答。”

听了这话,楚国的大将子玉大怒,当即对成王说“我看是咱们对这位晋国公子太好了,在大王面前竟敢如此出言不逊,请立即处死他!”

楚成王听后笑了笑“晋公子品行高尚众所周知,虽然在外遇难很久了,但是身边都是栋梁之才,日后会发生什么都是天意,他的话并无不对之处。”

重耳在楚国居住了几个月后,晋国发生了重大变化,晋惠公病重,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晋国太子圉不辞而别回国继位,这使得秦国非常生气,秦穆公听说重耳在楚国后,便派人到楚国邀请重耳,许诺帮助重耳回国。楚成王知道后,也非常大度,他说“楚国距离晋国还是太远了,要跨过好几个国家才能达到,秦国与晋国交界,秦穆公也是一代明君,您到秦国去吧。”临走,成王还赠送了许多礼物给重耳,只是不曾想到,重耳的“退避三舍”竟一语成谶,日后,楚国争霸中原的野心也因为遇到晋文公而破灭。

公元前637年,六十一岁的重耳来到秦国,之后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,成功回归晋国,并于前636年即位为晋公,终成一代雄主。

晋文公重耳,在国外经历了近19年的流亡生活,辗转翟国、卫国、齐国、曹国、宋国、郑国、楚国、秦国8个诸侯国,终成大器。我们常常说三十而立,好像过了三十岁后如果没有什么成就此生就没有机会了。更多时候,不是因为年龄大了我们失去希望,而是由于我们自己没有坚持初心,不能坚定信念。我想,晋文公之事对所有人都应该是一种激励,莫怕人生未知前途未卜,坚持初心,坚持你的热爱,你定能成功!

好了,我们今天的故事先说到这里。在秦国的重耳是如何顺利回国即位的?在晋文公的执掌下,晋国又是如何迅速崛起的?晋国与秦楚等国间有将发生哪些事情?预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有道是:

八国辗转尽流离,
参透世事道与义。
艰难阻险无所惧,
十九年终成大器。